通過對離心磨礦機的工作原理、介質和物料的運動及磨碎試驗的分析,離心磨礦機的工作過程十分復雜:既有介質和物料的拋射、與滾筒的碰撞和摩擦,又有介質和物料的相互影響。此外,裝球量、球徑分布、偏心距、轉速以及滾筒尺寸大小等對磨機磨碎效果也有影響,所以其介質和物料運動、磨碎空間變化以及能量傳遞過程都是動態值,對這樣一個多目標、多因素的系統難以用合適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從而進行多目標多因素優化處理。為此,可把離心磨礦機的運行過程當做“灰箱”來處理,以實現對磨礦機工況的優化控制。
雖然離心磨礦機的工況參數為動態值,但是,除一些隨機干擾所產生的波動(如電壓波動)外,各變量的均值不隨時間變化,可以視為穩定狀態。因此,其操作變量包括:裝球量、球徑分布、偏心距、轉速、滾筒尺寸等。
根據離心磨礦機的給料總質量、磨機的產品總質量、物料的破碎分布概率、磨球等工況參數對物料破碎的影響、磨機的操作變量等,建立離心磨礦機運行過程的物料破碎數學模型。之后根據各粒級的物料對能量的吸收、工況參數對能量的影響等,得到離心磨礦機運行過程的穩態數學模型。
對穩態數學模型進行求解,可以得到離心磨礦機中不同粒級物料的破碎效果與速度信息、離心磨礦機工況參數對物料破碎效果與速度影響的強弱情況、離心磨礦機工況參數對能耗的影響情況。利用該模型,可以根據生產實際要求,在確定主要影響因素的條件下,減少操作變量,簡化模型,找出較佳工況參數來指導生產,從而達到效能高節能的目的。還有助于全面了解離心磨礦機系統特性,從復雜的內部關系中理清深入認識系統的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知:動態平衡是磨機系統正常工作的先決條件,作為狀態變化外因(如給料特性等)的輸入,穩定是其關鍵,而保持系統狀態穩定的內因是由磨機自身結構因素和操作變量(如磨機構造、配球等)所決定的,對磨機系統工作進行評價的指標是系統的輸出(如產品的粒度等)。因此,對磨機的磨碎效果進行評價必須全面考慮各因素的聯合作用,忽視任何一個都將造成結果的片面性和系統狀態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