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一步步筑牢——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頒布,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著力破解生態環境“公地悲劇”,開啟生態保護紅線戰略,將重要生態空間進行嚴格保護。
生態環保領域的法治建設快馬加鞭——新環保法增加按日連續計罰等執法手段,被贊“環保法終于長出了牙齒”。
制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提高環境違法成本;正在制定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將成為防治土壤污染的一把“利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印刻在頭腦中,體現在行動上。
4月,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先后掛牌。深化機構改革,將有助于治愈生態環保領域“九龍治水”的沉疴。這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4月2日召開的政府財經委員會一次會議提出,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扮靚綠水青山的行動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今年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要加速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將為祖國再添新綠。
建設美麗中國,要有綠色生產方式。今年我國將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
建設美麗中國,也要有綠色生活方式。共享單車、光盤行動等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正在成為一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