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聯邦統計局3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德國出口量非常大的產品當屬機械設備,其占德國出口總額的15.1%,位居各行業之首,其次是汽車及汽車配件和化工產品,兩者分別占14.9和9.1%。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段嘉宣指出,在機械制造領域,德國無疑是世界前列號強國,其產品以精度高、質量好、實用性強等優點,在全球市場上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而從其行業的運行情況來看,對于我國機械行業的進步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德國機械行業運行的突出特點是中小企業居多,但大都實力雄厚,而且企業的創新能力比較強。根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09年,德國85%以上的機械企業雇員不超過250個,只有超過3%的企業擁有員工超過1000名。反觀我國機械行業內往往從事機械加工業的企業居多,機械加工業需要較多勞動力,而且利潤微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很弱,以致于多數企業都處在產業鏈低端。
雖然德國企業雇員規模較小,但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德國的機械設備在全球保持著的地位。在2009年,其清潔機械和造紙機械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在農業機械上,產值占據了全世界的10分之一,產品出口率達到了70%以上;此外,在紡織機械、包裝機械、木材加工機械和檢驗機械上,其出口量上也排在全球出口市場的前列,這與09年我國機械行業運行情況形成了強烈對比。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2009年,我國機械工業產銷增速達到了15%,規模繼續擴大,但我國的機械行業依然未能給德國機械制造業帶來有力挑戰。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機械制造企業,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份額較大的種類還是些簡單的機械品種,比如像保險柜、制衣及皮革加工機械、低端機床等產品,產品的利潤較低,而德國產品卻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品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