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鐵開工,戰略意義非凡
繼川藏鐵路之后,又一個鐵路超級工程橫空出世!那就是萬眾期待的沿江高鐵。它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客運通道中的“沿江通道”的主線部分。
沿江高鐵,又稱滬渝蓉高鐵,途徑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六省市,線路總長約1955公里,總投資約5300億元,全線設計時速350公里。它的長度比川藏鐵路更長,速度比川藏鐵路更快,部分線路甚至要挑戰400公里時速。
(沿江高鐵規劃圖)
12月份,沿江高鐵迎來全面開工。據悉,這條高鐵連接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在內的長江經濟帶,跨越多個經濟活躍區域,既可以極大的實現經濟聯動,又是通往中國西部的最美旅游線路,戰略意義非凡。
超前基礎建設,引發砂石需求
長江經濟帶涵蓋沿江11省市,國土面積占比達20%,承載6億人口,貢獻了全國2/5以上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撐帶。
滬渝蓉高鐵串聯長江沿線22個城市,跨越東中西部,可以極大促進長江經濟帶城市間的互聯互通,上海到成都7個小時便可到達,時間縮短一半。
沿江高鐵從2014年被納入國家規劃,耗時7年才真正拉開開工的帷幕。而實現全線開通大概在2028年,側面說明了這項超級工程實施的難度。
(沿江高鐵示意圖)
在2021年9月6日開幕的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要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有關人士認為沿江高鐵是我國適度超前基礎建設的體現,將會給長江經濟帶帶來巨大的砂石需求。
面對砂石需求,機制砂來助力
沿江高鐵工程浩大,作為鐵路基建的砂石骨料自然必不可少。由于我國高速公路、高鐵等工程物料多是河砂產品,且項目地點偏僻,砂石供應不易和不足。在此背景下,推動高質量的機制砂運用在高速公路、高鐵等領域將顯得十分重要。
(高速鐵路)
目前,市場上的機制砂受巖石材質和生產工藝影響,普遍存在級配不良、石粉含量超標、顆粒棱角多等質量問題,對混凝土性能影響較大。因此,發展高品質的機制砂替代河砂將是大勢所趨。那么,究竟該如何生產高品質的機制砂石呢?
1. 嚴格選取源頭石料
母巖質量的優劣從源頭上決定了機制砂的質量。在砂場礦山選擇上應做好勘察工作,選擇覆蓋土層薄、夾層含泥較少、母巖強度高以及巖石整體性好的礦山。
高品質砂石選取物料一般使用潔凈、質地堅硬、無軟弱顆粒及無風化石的石灰巖、白云巖、花崗巖、玄武巖等。
(砂石物料)
在鐵路砂石礦山選擇上應遵循優質、環保、經濟的原則,設立質檢隊對砂石料源進行勘探、檢測、分析,選定了覆土層淺、可采儲量大于設計需要量1.5倍的某礦山。
2. 注重砂石生產工藝
首先,采用鄂式破碎機以擠壓方式對母巖進行第1次破碎(粗碎),減小母巖直徑,把大塊石頭變成中度大小的石頭;
然后,用多缸圓錐破碎機以層壓破碎方式對母料進行第2次破碎(中碎),使鄂破產生的骨料進一步破裂,完成對骨料的第2次破碎和第1次整形;
(紅星機器·多缸圓錐破)
最后,采用沖擊式破碎機以“石打石”的方式對骨料進行第3次破碎(細碎)和第2次整形。
(紅星機器·沖擊式制砂機)
以上經過3次破碎,2次整形,最終才能形成頂配合理,粒型優異的機制砂骨料。
3. 注意綠色礦山建設
除了石料選擇和生產工藝,機制砂生產還要注意綠色礦山建設。在礦山開采階段,對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擾動控制在合理范圍;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入除塵工藝,確保每個產生粉塵的部位均設置吸塵裝置;最后,要用洗砂機對砂石進行清洗除泥,確保砂石骨料的潔凈、優質。
另外,對于骨料的堆放、運輸環節也要注意遮蓋,避免揚塵污染。只有充分把綠色礦山理念運用到生產各個環節,才能把環境污染降到最低。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伴隨沿江高鐵的全面開工,砂石骨料需求迎來大爆發。高鐵建設作為國家基礎建設工程,關乎多個城市的互聯互通以及經濟、旅游業的發展。唯有大量生產優質的機制砂石,才能滿足國家建設所需。相信這一工程的開展,將會惠及數億人民的生活。